“蒜”好致富路收获好“丰”景——当阳市两河镇发展蔬菜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九游j9官网登录入口
两河镇群合村红菜薹喜获丰收。三峡日报通讯员 李心怡 摄
眼下,长坂坡大蒜进入大批量上市阶段,交易市场一片火热,与普通白蒜不同,长坂坡大蒜有着红头、白杆、绿叶的生长特征和浓郁的香味,今年长坂坡大蒜的价格也比去年高,大蒜销售迎来“开门红”。
1月6日一大早,在当阳市两河镇麦城村的一处蔬菜代收点,农户们正在将采摘的新鲜长坂坡大蒜进行称重售卖,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农户范士木欣喜地告诉记者,今年大蒜的价格是1.7元/斤,价格比去年上涨了不少。
价格的上涨,除了种植面积减少、供不应求之外,更重要的是长坂坡大蒜的高品质和其独特的风味备受客商青睐。麦城村党支部书记刘赟介绍:“我们村的红皮蒜瓣是纯自然生长的,生长周期更长,口感相对于大棚大蒜更加浓郁,俏销市场。”
产和销连接着长坂坡大蒜的两头,更关乎蒜农的利益,长坂坡大蒜采用独颗整栽的种植方式,避免了以前蒜苗排种出现的弯根,提升了大蒜的品质。“产品口感好、品质高,自然不愁销路,蒜农的收益也有了保障。”刘赟说。
在两河镇蔬菜代收点,一颗颗新鲜水嫩的长坂坡大蒜,经过工人清洗、择取、捆扎、打包,等待着客商的托运。“每天每个镇、村可以收购1.5万斤至万斤。”代收点负责人范士柏透露,目前,长坂坡大蒜已辐射宜昌周边,包括荆州、荆门等地。
前来采购的商贩张方力告诉记者,他常年收购当地大蒜,销往宜昌城区,由于大蒜抢抓时节及早上市,加上蒜香浓郁,目前收益可观。
据了解,麦城村地处两河冲积平原,长坂坡大蒜种植面积约150亩,每年可给麦城村农户户均创造收益1万元至1.万元。如今,大蒜已成为麦城村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两河镇群合村,放眼望去,500亩绿油油的红菜薹长势喜人,农户们在菜地里来回穿梭,忙着采摘、捆扎,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红菜薹种植方式简单,生长周期短,从种到收只需要两个月,但采摘期长,可以从11月持续到来年3月,等到温度下降,价格还会上涨,当前红菜薹一亩收入超过1500元,成为当地许多种植户的选择。
今年68岁的石光元就是其中之一,这几天他正忙着采摘首批自家栽种的红菜薹,他说以往这个时候是农闲时节,今年在冬闲地上种起了红菜薹,农闲变农忙,家里的收入也会增加,这让他十分高兴。
去年当阳市永愿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后,流转3000多亩,带动了100多户村民种植红菜薹,每天采摘菜薹的社员有20多名,一天能采摘150斤至200斤。
永愿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勇刚告诉记者,目前采收的是先期栽种的diyi茬红菜薹,从10月中旬开始逐步进入市场,去年他们经过市场走访调研,选择了种植红菜薹。红菜薹产量高,价格稳定,同时可以带动农民增收。“现在早晚温差大,加快了红菜薹的成熟速度,糖分蓄积快,收获期较早,市场价格高,每天都有经纪人和批发商来村里收购,本地的红菜薹基本不愁销。”
自合作社入驻群合村以来,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价格销售,致力于打造精品红菜薹,不仅让农户部分闲置土地得到高效利用,还解决了附近群众的就业问题。
据了解,红菜薹基地里除了村民租地自己栽种外,还将成片冬季闲置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带动有劳动力的农户承包土地自己种植,农户只需自己管理,成熟后合作社进行回购,没有能力种植的农户还可以在基地务工。“我家田少,我在合作社务工,一天轻轻松松就能挣个上百元。”社员王生梅说。
蔬菜基地的发展,不仅让原本闲置的“冬闲地”变成了“致富田”,也为农民增收致富找到了一条就近就业的好门路。既提升产业化、规模化程度,又有效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打下基础。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尤蔓 通讯员 李心怡 覃家琦 张梓烁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
或微信/手机: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九游j9官网登录入口的版权声明:本文由宜昌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九游j9官网登录入口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