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高新区: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九游j9官网登录入口
胡煜 陈澜 本报特约通讯员 袁达
从一个园区1.平方公里,到“一区十园”9平方公里,从江北一隅到“一江两岸”,宜昌高新区在大江奔流的时代浪潮中不负韶华,傲立潮头。特别是近年来,园区坚持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不断加快产业体系完善,以绿色发展、“放管服”改革为旗,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营造zui优营商环境,以二次转型再创业推动新动能、新平台、新经济,揭开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历史起点上,宜昌高新区将更为主动地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招优引强、全力推进项目开工达效,高质量推进“三区”建设,再塑“高新”辉煌。
从一张白纸到满篇锦绣,从昔日偏安一隅的峡江小城到如今现代化产业新城,宜昌高新区在大江奔流的时代浪潮中不负韶华,傲立潮头,以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迎接建党百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代代建设者从零起步,“不忘初心”接力创新,方得发展破茧成蝶。目前,宜昌高新区主导产业中形成了一批全球diyi、亚洲diyi、全国diyi和国内领先。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98家,国际国内产业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7家。
近年来,紧紧围绕湖北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宜昌高新区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加快产业体系完善,以绿色发展、“放管服”改革为旗,不断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营造zui优营商环境,以二次转型再创业推动新动能、新平台、新经济,揭开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1988年,宜昌开发区的创业者们靠5万元起家,在一片荒芜之地自立更生创办了开发区。当时宜昌开发区规划面积11.2平方公里,起步区2.16平方公里。zui大的困难就是资金短缺。除宜昌市政府拨给开发区管委会5万元开办费,开发区只能自给自足、滚动发展。早期的创业者们凭着一腔热情,他们在荒芜贫瘠的山包上精心耕耘,采取多渠道融资,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开发性征地、兴建新村点等办法让这艘“帆板小船”下水起航。
敢为人先,深深印在宜昌高新区发展历程的每一步上。
2004年7月,突破传统开发区限制,宜昌对经济开发区和猇亭开发区的资源进行整合,率先在湖北省创立了跨行政区域的“一区多园”管理体制。2008年7月,宜昌在湖北省首建湖北深圳工业园,成功搭建了承接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2010年,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宜昌生物产业园和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加盟”,让宜昌高新区的羽翼更加丰满,综合实力跃居湖北省同类开发区前列。201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7年4月,获批挂牌建设宜昌自贸片区。2020年12月,宜昌综合保税区成为全国首个云验收成功的综合保税区,作为湖北省武汉市以外首家获批设立的综保区,实现“当年获批、当年建成、当年验收”的惊人之举。
如今,在这里建成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国家高端人才引领型特色载体建设单位,在全国169家高新区中排第52位,居2010年以后全国新升级高新区前列。
从这里,“宜昌制造”搭乘“宜汉欧”班列与世界直接连通,打通了中部地区首条南向通道,初步构建辐射欧洲、中亚、东南亚的国际物流通道体系,从一个园区11.2平方公里,到“一区十园”309平方公里,从江北一隅到“一江两岸”,宜昌高新区横跨6个市区,一片雄伟壮观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在这里崛起。
3月22日,宜昌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营,现场新签约项目20个,另与10家配套服务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录。
从“小马过河”走向“万马奔腾”,宜昌高新区从科技基础几乎为零跃升为科技创新高地。而这一切的开始,正是宜昌高新区主动打破承接产业转移简单“物理运动”的发展路径依赖,率先实施“政策引导 资金驱动”,出台“三峡英才工程”“创新成长工程”“双创六条”等政策,全力支持科技企业研发创新,使园区富含科技企业生长的土壤,吸引了大批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拓荒牛”来创新创业。
李青山、赵春田、邓亚光、雷帮军等一批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来了,诺贝尔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先生也在宜昌建立“诺贝尔奖工作站”。
科技创新成果加速涌现。微特技术联合微特智慧谷孵化器以及武汉理大学等3所大学建立“湖北省传感物联产业技术研究院”,辐射带动区域物联传感企业集聚发展;三峡医学检验所“血液中肿瘤早期多种标志物的精准检测”项目4项产品实现突破获批;湖北润智生态“工程扰动区生态修复关键新技术研究”成果获中国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中国产学研创新成果一等奖;中船重工安谱仪器的“傅里叶红外空气质量监测仪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湖北赛区行业赛一等奖;宜昌人福药业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注射用苯磺酸瑞马唑仑上市,打破了国内外临床镇静药物领域近30年无创新药上市的局面;兴发集团的芯片用磷酸系高选择性蚀刻液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已成功应用到国产芯片制造行业。
目前,宜昌高新区全社会研发经费达67.1亿元,占园区gdp比重远高于湖北省内平均水平,也已经形成六大主导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即,以兴发集团为龙头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以人福药业、安琪酵母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南玻显示器、微特技术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南玻硅材料、欧赛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广汽集团、长机科技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纵横科技、三峡云计算中心等为代表的高技术服务业集群。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近1500亿元,营业总收入20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7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0%以上。
5月26日,在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生物产业园区的城东u谷3期19号、22号楼内,入孵企业正在抓紧进行室内装修。
“现在已经有5家企业确认进驻,zui快下个月可以进场办公。”城东u谷总经理彭湃介绍,入孵企业能够如此快地进场装修,得益于“多验合一”的政策支持。
4月9日,宜昌高新区政务服务局牵头协调规划、消防、绿化、人防等部门联合提前******提供验收辅导、集中现场踏勘,帮助企业完善验收资料并提出整改建议。5月20日,城东u谷项目整改完成提出验收申请。5月27日,顺利通过各项工程竣工验收,领取了各项验收文书。
截至目前,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已有90个工业项目通过“多验合一”验收模式完成了工程综合竣工验收。
相比以往传统各部门单一验收模式,“多验合一”验收环节精简1/2、验收申报材料减少1/3、工程项目综合竣工验收时间由57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内,为企业尽快投产达效创造了良好条件。
这是宜昌高新区打造“五zui”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宜昌高新区坚持对标世行、对接上海,加快打造“一窗通办、六多合一”改革品牌,着力构建“审批事项zui少、办事效率zui高、投资环境zui优、综合成本zui低、企业获得感zui强”的营商环境。
宜昌自贸片区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210多项,其中在全国、湖北省复制推广分别为8项、34项,“2018-2019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居全国同等片区第3名。“多评合一 区域综合评估”改革获总理批示,“多验合一”“多评合一”改革被《自贸区情报》推介,“手机版电子营业执照应用”“以岸基供电助推长江航运绿色发展”被国务院自贸试验区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推介,信用可视化获全国信用城市峰会提名奖,涉税执法容缺容错入选商务部新一批zui佳实践案例。在湖北省率先实施“58证合一”、“标准地”出让、“投资项目承诺制”等改革,企业开办、施工许可时间分别压缩到1个、21个工作日。
宜昌奥马电子5g通信材料项目生产线投产。
争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先行区、人才强市改革实验区、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区”,奋力开创宜昌高新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局面,为谱写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四双行动”、“三在”工程,整体推进白洋镇18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和5个城市社区阵地达标建设。
探索“五联”区域化党建新模式、打造高新双创“红色高地”、商贸物流“红色驿站”、社区党建“红色家园”、征迁安置“红色楼栋”、综合执法“红色路段”等基层党建示范点。
“社区干部考核和基层组织建设”试点、“以社区治理为主,所有社区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全覆盖”试点、“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试点、试点“契约化”党建、香山锦苑“红色物业”等一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在党建引领之下,宜昌高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初见成效,一些社区的大小难题正迎刃而解,一种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渐试渐成,一条基层社会治理之路正越走越宽。
“十三五”期间,宜昌高新区积极争取宜昌市委、市政府支持,进一步理顺宜昌高新区纪检监察、教育、人社(医保)、退役军人、应急管理、政法等管理体制机制。重启东山建总,组建高新城发。深入实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综合执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推进街道体制机制改革,实行街办党政主职分设,街办班子成员职数由5个增加到7个,落实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实行事业岗位管理,基层治理能力明显增强。
千帆竞发浪潮涌,百舸争流正逢时。而今,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历史起点上,宜昌高新区更为主动地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招优引强、全力推进项目开工达效,高质量推进“三区”建设,再塑“高新”辉煌。
产业招商/厂房租售:
或微信/手机: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九游j9官网登录入口的版权声明:本文由宜昌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九游j9官网登录入口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