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长阳都镇湾镇群益中药材专业合作社zui后一批栀果井然有序上炉蒸制,一仓仓果粒饱满、色泽鲜艳的栀果新鲜出炉。
上世纪70年代,因花香、果大、色鲜和药用价值高,都镇湾的“金福红栀”崭露头角,一度远销福建、广西、浙江等地。
但近年来,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昔日的“金栀”渐渐“叫好不叫座”。为了让传统产业再度兴旺,都镇湾镇围绕栀果产业发展中的堵点、痛点,在技术服务、交通改善和市场主体带动上下足功夫,2023年全镇栀果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综合产值突破9000万元。
“栀果秧苗zui合理的栽植间距是1.2至1.5米,生长的不同阶段氮磷钾肥的比例也是不一样的。”11月23日,都镇湾镇杨柘坪村,一堂干货十足的培训课正在进行,防虫、剪枝、施肥来自长阳鑫昇职校的培训老师认真讲解着栀果种植的技术要领,来自全镇的130多位栀农听得格外认线年,怎么种、怎么管、怎么收,都是凭经验。”十五溪村栀农李建立说道,因为缺少专业的技术指导,之前栀果品质和产量大多“望天收”,碰到棘手的病虫害,减产是家常便饭。
但2021年开始,镇里开始加大技术培训力度,16个栀果产业村一年至少保证2次专业技术培训。李建立成了技术培训的常客,不仅系统学习了专业知识,还能领到免费发放的生物有机肥 。今年,在科学培管下,他的1.2亩栀果收获鲜栀2550斤,收入8400元。
2023年,全镇共开展栀果技术培训26场,参训栀农1300人次,发放生物有机肥500余吨。镇里还大力推广光学驱虫、温度监测、土壤成分监控等新技术,科技加持下,全镇栀果产量达到7500吨,较去年增产25%以上。
冬日清晨,高桥村的刘绪青笑盈盈地看着满载栀果的卡车缓缓从自家门口驶离,好心情一部分源自今年行情不错,但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再也不用为卖掉栀果跋山涉水、劳心费神。
上世纪90年代初,清江库区蓄水淹没了进出的道路桥梁,高桥村成了一座“孤岛”,刘绪青的栀果也一度成了“深巷美酒”。收购商嫌远不愿上门,如果自己卖,要先拖到码头,再坐船过渡拉到集镇上,车费、船费、人力费,一斤栀果卖3元,一大半搭进了运费里。
为了让“金果果”稳稳装进“金饭碗”,2020年开始,都镇湾镇投资近亿元,开始为栀果出山“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今年11月,高桥村村民期盼已久的峡洞岩大桥正式通车,天堑变通途,到镇上2个小时的路程缩短到15分钟,大批栀果商也开始主动上门。
以往,因为交通条件的天然劣势,同等质量的高桥栀果每斤售价要低0.5元以上,但随着运输成本的大幅降低,今年价格和全镇达到同一水平。
不仅在高桥村,近两年来,晓谢线、庄龙线等产业公路相继竣工,让沿线立志坪、龙潭坪、晓溪、嵩水坪等多个村的栀果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原来只能靠三轮农用车进出,一个村的货要来回跑二三十趟才能运完,现在用大车,四五趟就能收完,不仅更方便安全,油钱也省了好几千元。”收购商胡晓宇说。
11月13日,长阳金福村金福红栀协会的李娥艳全神贯注地盯着手机屏幕,社区群、网格群、收购群好几个群的信息在指尖闪动。
“关系到大家一年的辛苦钱,一分一厘都要尽力去争。”刚刚为村里的栀农谈妥了一笔收购,李娥艳才稍稍放松了一下神经。她介绍说,过去栀果各卖各,全凭贩子一张嘴,一旦行情不好,加上不良商贩恶性压价,势单力孤的栀农只能贱卖。
眼见前几年“金栀”卖成了“白菜价”,栀农的信心也大大受挫,2021年,金福红栀产业党支部正式成立,栀农们开始在协会的带领下紧紧抱团,市场突围。
为了打破旧有格局,协会主动对外联系招引优质收购商,统一收购栀农鲜栀。协会与收购商签订协议,订单式足额足量收购,并划定全镇收购“一口价”,采取驻点 上门收购模式,让栀农安心放心。
通过努力,栀果的收购价从zui低时的每斤不足1元,到2023年,三年间实现了3元、3.5元、3.9元的价格“三级跳”。
如今,金福红栀协会不仅让“金福红栀”再度卖出身价,还在今年6月,协助镇政府举办了第八届栀子花节,将“金福红栀”推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2023年,金福红栀协会带动销售鲜栀近4500吨,500余户会员户均增收超过1.5万元,占金福村农户的85%,部分家中没有种植栀果的农户就近务工,平均增收也达3000元以上。(通讯员 李胤 李杰)
产业招商/厂房租售:
或微信/手机: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九游j9官网登录入口的版权声明:本文由宜昌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九游j9官网登录入口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